关中大地震有多惨烈?黄河倒流,伤亡人数超80万,加速明朝的衰亡
在人们心中印象比较深刻的地震,或许就是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,以及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。
这两次地震均给国家带来惨重的伤亡,直到今天仍是很多人心中难以愈合的一道伤痕。
其实,在中国古代社会时期,也曾出现过非常惨烈的地震,比如说明朝年间我国就曾出现过一起8.9级的大地震。
(资料图片)
此次地震的威力之大,不仅造成80余万人伤亡,甚至连黄河水都出现倒流,这便是——关中大地震。
01 地震强度
地震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,当前世界共有三个主要地震带,它们分别为环太平洋地震带、喜马拉雅-地中海地震带以及海玲地震带。
中国,恰好就位于两大地震带的中间位置,因此,中国实际就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。
在资料中都曾有过关于地震的详细记载,尤其是明朝时期,更是每隔几年就会有一次规模不小的地震。
在这些密集且不规律的地震当中,发生于1556年的关中地震可谓是其中破坏力最大的一次。
曾亲身经历了这起地震的咸宁人士秦大可,事后曾撰有《地震记》一文,在其中写道:“关中地震,盖近古以来书传所记未有之变也。”
在文中,还有关于地震时间的详细记载,即为“嘉靖乙卯季冬十有二日夜半子时分”。
在古代,子时就是如今的23点-1点的时间段,正处于半夜时分。
在现代,这个时间点都已经有许多人正在熟睡,更别提有宵禁制度的明朝社会了。因此,在午夜时刻发生强震,或许是造成此次地震伤亡之大的一个主要原因。
除了上述的《地震记》以外,在陕西耀县的碑石上,也曾记录过此次地震的详细经过:“忽由东南而来,地势摇动,……,升如登山,降如坠井,即时墙屋倾圮,声震天地。”
从上述记载可知,地震是从东南方向而来,并且是在一瞬间爆发的。
造成的颠簸甚至让人产生登山与坠井的不适感,即便是房屋也在地震的作用下轰然倒塌。
在古代,古人自然没办法评测地震级数,但现代地质专家可以通过对当地的地质考察推演出当时的地震情况。
科学家经过实地考察后,推断此次地震的震中恰好位于陕西华县,震级为8级以上,重灾面积高达28万平方公里。
02 伤亡人数
陕西关中,位于渭河的冲积平原上,水土条件适宜,利于农作物的生长。
自古以来,这一地区便有着很多人口,一方面使得当地的经济富饶,另一方面也是造成此次地震伤亡惨重的一个原因。
此外,地震发生的时间点也是造成伤亡惨重的原因之一。
如果是在白天爆发地震,那么民众或许还有逃生时间,能够尽可能地减少伤亡,可是地震爆发于深夜,许多居民正在熟睡,想要逃生的可能性自然大大减少。
况且,在古代关中地区有不少人是住窑洞的。
窑洞土质松软,万一爆发强震,民众自然也很难从窑洞中逃生。
那么,此次死伤多少人呢?想要推断出准确数据,仍要从史料入手。
在《明世宗实录》、《明史》以及民间的《文献通考》中,记录的数字都非常相近,大约为80余万人。
官方资料中记载的伤亡人数都是有名有姓之人,既然如此,如果算上那些没被统计的,最终人数肯定只多不少。
即便古代的生产力落后,一场强震就能导致80余万人的伤亡,是否仍显得有些夸张呢?
对此,很多现代学者都曾提出质疑,并最终经过调查后得出结论:官方史料中记载的伤亡数字,是震后灾区的人口减少量。
显然,这种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。
地震爆发的一瞬间,一部分当地居民因此而丧命。
地震爆发以后,由于古代的卫生条件落后,尸体未能经过妥善处理,又造成了大规模的瘟疫。
此外,再加上地震爆发以后,肯定还有不少当地居民为了逃难而跑到邻近省份,最终官方在进行当地的人口统计时,得出了整整少了80余万人的数据。
综上所述,由于关中大地震的爆发,当地人口数量因直接或间接原因锐减80余万人,不仅给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沉重打击,甚至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明朝的衰亡。
03 事后影响
地震是突发性的自然灾害,古人是没办法提前预测并做好应对手段的。
这也就意味着在古代社会一旦爆发地震,造成的影响往往非常久远,甚至会持续好几十年。
关中爆发的大地震,不仅导致当地人口急剧减少,同时还损坏了当地的生存建筑、水利工程、农耕设施等等。
这场地震给当地带来的破坏,只能通过花费时间与金钱来弥补。
因此,地震爆发后,明朝花费大量金钱使该地重新恢复生产,导致明朝国库亏空,本就已经过了巅峰期的明朝进一步衰弱。
地震爆发后没几年,明朝又陷入了几场面对蒙古、日本的战争当中,进一步加速了明朝的衰亡。
在此之后,明朝的农民起义运动开始间接性地从关中地区爆发,明王朝一边要应对外患,一边还要处理内部的流民,最终被入关的清军覆灭。
一个已经持续上百年的王朝,在关中大地震爆发后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被彻底覆灭。
关中大地震并不能算是明朝灭亡的导火索,但它绝对称得上是加速明朝衰落的催化剂。
在古代社会,这样规模庞大的天灾基本会一举改变国运。
结语
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,地震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也随之不断降低。
相信在不远的将来,地震将会彻底被人类征服,不要再出现以往那因地震而伤亡的惨剧。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