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套路贷”等问题突出 中消协:网络平台涉金融类服务亟待规范
【资料图】
中消协16日发布《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状况年度报告(2022)》(下称报告)。其中提到,网络平台涉金融类服务亟待规范。
中消协在报告中指出,数字化时代,网络平台功能不断交叉衍生出很多新业态、新模式。近年来,平台特别是头部平台通过与数字金融、本地生活等各领域服务商开放合作,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数字生活服务。新的业态模式一头面对广大消费者,一头则连接着产业商家、数字化服务商和金融机构,这对平台消费者权益保护提出了新要求。随着网络平台上聚集的消费金融产品越来越多,也出现了一些诸如虚假宣传、过度收集个人信息、套路贷套路保、乱收费、暴力催收等乱象。
一是过度借贷营销陷阱需监管有效跟进。信用卡、小额信贷等个人消费信贷服务与各种消费场景深度绑定,一定程度上便利了生活、减轻了即时支付的压力,但消费者若频繁、叠加使用消费信贷,易引发过度负债、征信受损等风险,还可能因此遭遇过度授信、信用卡分期手续费或违约金高、暴力催收等。
实践中,一些机构利用大数据信息和精准跟踪,挖掘用户的“消费需求”后,不顾消费者综合授信额度、还款能力、还款来源等实际情况,过度营销、诱导消费者超前消费,致使消费者出现过度借贷、负债超出个人负担能力等风险。而诱导或默许消费者将信用卡、小额信贷等消费信贷资金用于非消费领域,如炒股、理财或偿还其他贷款等,也扰乱了金融市场秩序。一些商家诱导消费者以贷款或透支方式预付费用,后因各种原因不能持续经营,导致消费者不仅无法享受本已购买的服务,还要面临还款压力和维权困难。此外,一些金融机构、网络平台在开展相关业务或合作业务时,对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不到位,未经消费者同意或违背消费者意愿将个人信息用于信用卡业务、消费信贷业务以外的用途等。
二是平台保险营销的合规性问题有待加强。首先,一些共享出行平台布局特定场景下的保险需求服务,但专业服务能力不足、营销推广不合规等问题较多,平台产业链延伸效果尚待观察。其次,部分保险公司、中介机构的互联网保险营销宣传广告存在过度营销、诱导消费等问题,易导致产生大量保险消费纠纷。第三,互联网保险中介与线下融合发展过程中,多元纠纷化解机制的建设推广普及不够。
三是以金融业务名义、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“套路保”“套路贷”问题突出。网络平台将各种借贷产品广告“植入”购物、媒体、社交、游戏等互联网场景中,或为贷款业务引流以完成流量变现或直接提供贷款服务,在产品推广、展示或支付等环节诱导消费者优先使用消费信贷。一些“套路贷”打着“创业”“求职”“美容”等名义,用提供就业、培训、医美等服务作伪装,诱使一些在校学生、求职人群或某些盲目追求高消费人群等上当受骗。
“套路保”则多以“首月0元”“免费领取”等“优惠”或炒作“限售、限时、限量”等诱导消费者购买本不需要的保险服务;一些不法分子以“退保理财”“代理退保”等名义招揽生意,怂恿或诱骗消费者委托其退保去购买所谓“高收益”理财产品,甚至截留侵占消费者退保资金,暗藏集资诈骗风险。(中新经纬APP)
标签: